資料處理中,請稍後!

著名的英國 「邦瀚斯拍賣公司」 (Bonhams & Butterfields) 樂器部門結束營運,令人大嘆可惜!


刊登日期:2015/05/28
國際知名的英國拍賣公司在傳統上皆以經營拍賣藝術品和文物而著稱,其中又以三家創業超過200年歷史的「蘇富比」 (Sotheby's)、「佳士得」 (Christie's) 以及「邦瀚斯」 (Bonhams & Butterfields) 的名氣最大,也最廣為大家所熟悉。
 
直到1999年美國 Tarisio弦樂器拍賣公司的成立,靠著網際網路 (Internet) 高速的全球化風潮,經營以線上拍賣方式 (online auctions) 強勢地崛起之後,改變了弦樂器拍賣的傳統型態,使得這個行業的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最終導致了一些令人始料未及的結果出現。首先是佳士得 (Christie's) 的樂器部門關門,接著是蘇富比 (Sotheby's),最後是邦瀚斯 (Bonhams & Butterfields),該公司的樂器部門在上個月舉行最後一場拍賣會,結束時沉重地宣布該部門從此歇業的消息。
 
早在30年前,全世界的弦樂器市場在英國這三大指標性公司的競爭之下繁榮發展,每年數次的拍賣活動都能吸引許多國際第一線的重要琴商和著名的收藏家爭相出席、參與競拍,這些拍賣會場上熱絡的交易景象,早年有幸躬逢其盛的本公司創辦人鄭俊騰,至今仍然感到記憶猶新。
 
然而,近十年以來,全球早已高速網路化,拍賣公司由於彼此之間的激烈競爭,促使他們將大量的資訊都公佈在網路上;因此,許多人可以輕易地透過網路的搜尋,即可獲得相關的樂器交易資料。這些訊息高度透明化的結果,讓許多弦樂器的買、賣雙方漸漸地產生了疑慮和不安,賣方不想曝光,買主更不想曝光,因著利潤空間的變少,迫使他們進而轉向或改變交易方式。於是,拍賣會的交易景況不再踴躍和熱絡,一場超過200件弦樂器的拍賣會,其交易總金額可能只有數百萬美元,遠遠比不上拍賣「一張」畢卡索大師的名畫藝術品,動輒超過千萬美元所帶來的利潤,最終的結果就是慢慢地無法支應龐大的宣傳費和部門人事費用。網路的便捷性,讓拍賣會的訊息無遠弗屆,但是,高度的透明化,也讓這些拍賣公司的樂器部門嚐到了結束營運的惡果!
 
平心而論,很多人愛逛百貨公司購買頂級珠寶、名牌手表、時尚服飾或是高價的化妝品,在人們爽快付款時,並不會對這些名牌專櫃公司所獲得的利潤,以及要支付專櫃上二、三十位導購人員的龐大薪資,有過任何想像 "該廠商會不會錢賺太多" 的疑慮?相對之下,國際主流的弦樂器買賣,其有限且固定的利潤行情比起百貨公司或是精品行業之高額獲利,兩者之間可說是差距甚遠。琴商有時也會為了取得現金,而不得不忍痛將弦樂器低價售出,然而,就像這樣的「薄利多銷」求生存,仍然有某些人對琴商的獲利空間做過度的聯想,在以訛傳訛之下,琴商常常被人們當作「奸商」來罵!人們無感於奢侈品廠商的驚人利潤,卻對專業而誠實的琴商一昧地指責獲利過高,真是怪哉!
 
隨著市場的生態改變,這些拍賣公司的樂器部門專業人員紛紛自立門戶,像是鄭老師的多年摯友―蘇富比(Sotheby's) 樂器部門總裁 Tim Ingles 幾年前出來創立了自己的弦樂器拍賣公司,憑著他的專業知識和豐沛的人脈,將公司的業務經營的相當不錯。鄭老師的另一位朋友―邦瀚斯 (Bonhams & Butterfields) 樂器部門總裁 Philip Scott (鄭老師形容他是一位安靜又幽默的英國紳士,認識超過20年以上,早些年經常私下徵詢鄭老師對要上拍的弦樂器之鑑定),也即將隨著上個月的最後一場弦樂器拍賣會的結束,而準備展開自己人生的新頁。
 
非常念舊的鄭老師在上個月特地從美國飛往英國倫敦參加邦瀚斯公司 (Bonhams & Butterfields) 樂器部門最後的拍賣會,就像當年他在紐約親身見證了當時世界最重要的琴商 Jacques Français 公司結束營業的情景,鄭老師再次見證這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鄭老師表示:「除了感傷之外,最重要的是我很喜歡到 Bonhams 的拍賣會來,因為過去在這裡,我經常能撿到便宜而別人看走眼的寶貝。爾後,要享受『淘寶』的樂趣,也只好再去別處尋覓了!真的是太令人惋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