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大利製琴名家Enrico Marchetti--酒神信徒與「西方繪畫之父」喬托的使者
刊登日期:2015/11/17 -
我們在前面有幾篇介紹義大利近代,也就是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之交的一些製琴名家們,都是在當時的義大利、法國、英國、比利時….等地的製琴比賽,或是國際展覽會中嶄露頭角的; 今天,我們要來介紹另一個也是製琴獲獎無數的名家—Enrico Marchetti。
為什麼說Marchetti是喬托的使者呢?那時候的當地人都知道,Marchetti喜歡以繪畫的技巧、方式以及色彩,來幫他的製琴作品、老鐘,以及其他的仿古作品上色; 他較偏好紅色系,在十九世紀末期的時候,就以二層漆的方式來完成製琴,第一層是比較厚的黃色底漆,而第二層是比較薄而鮮艷的酒紅色; 直到現在,雖然經過將近百年的時間,他的每一件作品,看起來都有著很完美的塗裝與明亮的顏色。
至於與酒神戴奧尼索斯的關係,則是因為他喜歡喝酒,而他早期的作品有很多在標籤上註明是向Giuseppe Rocca致敬的,我們知道,Rocca也喜歡杯中物,這也都激發了他們在製琴上無限的創意。
早期的Marchetti是採用史特拉底瓦里的模型製琴,但有趣的是琴頭的部分則是屬於他個人自己的風格,後來他也嘗試了Guarneri、G.B.Guadagnini 、Pressenda、Rocca…等人的模型製琴,並進行各式各樣上漆方式、顏色的嘗試; 琴頭雕工相當精細,個人獨特的風格在漩渦頭的刻工與刀法上表露無遺,這在他的作品中很容易就可以辨別出來; 琴頭的邊緣線,描繪著精妙的黑線,讓整個琴頭的立體感相當地明顯。琴聲明亮、纖細,溫暖的高音與低音和諧的共鳴,是一流的演奏樂器。二十世紀之後,他的作品風格更形確立,常用的則以G.B.Guadagnini、Pressenda的為主,Guarneri、Rocca則較少使用; 面板f孔變得比較斜,琴頭則更具立體感,上漆也比以前顯得更灑脫一些。
Enrico Marchetti是一個遺腹子,西元1855年出生於米蘭,很早就在米蘭拜師學藝,學習做琴; 18歲的時候移居到杜林,並分別與當時在杜林地區的二大製琴家族,Benedetto Giofiredo學了三年,西元1878年他與Giofiredo親戚的女兒結婚後,則在Guadagnini家族的工作室中工作了五年,一直到自立門戶為止。
西元1881年在「米蘭國際博覽會」中,Antonio Guadagnini的樂器獲得了銅牌獎,Marchetti由於不滿的情緒,對外宣稱他才是真正的獲獎樂器作品的製琴師,同時,他也離開了Guadagnini,自己成立了工作室。初立門戶的Marchetti急著想出名,由於他學製琴的功夫底子良好,所以參加了各地的製琴比賽,都獲得不錯的成績,包括有1884年在杜林的義大利博覽會中獲得銀牌獎; 1885年獲得安特衛普的第一等銀牌獎、巴黎得銀牌獎; 1886年又在巴黎獲得銅牌獎; 1887年在法國圖盧茲獲得第一等銀牌獎; 1898年在杜林參加了義大利全國博覽會…..等等。
他在義大利待過米蘭、杜林、科爾涅….等地,因應他在各地的狀況,他所製的琴的標籤上就有些差異,這些都是判斷他的作品時很好的基準,但有一點不變的是,後期的作品他都會以墨汁在背板上簽名。除了自己的作品傳世之外,他也教導出一些在杜林地區很傑出的製琴師,包括Romano Marengo、Anselmo Curletto以及他的兒子Edoardo Vittorio Marchetti。
接下來我們就來稍微討論一下Edoardo ; 他是Enrico Marchetti唯一的兒子,出生於西元1882年的杜林,早期雖然跟著他父親搬遷到各地,也跟著學做琴,可是在他結婚之後,20歲的他就離開了父親的工作室,並回到杜林自立門戶,以鋼琴交易為業; 一直到後來他才又受到Marengo的影響,開始以製琴為業,1918~1920年間,在他的父親與Marengo二者間維持合作的關係,為他們製琴; 製琴的風格受到他父親的影響相當地深,尤其在琴頭的雕刻方面更是明顯,有很獨特的個人風格,也很容易辨認,漆則以橘黃色、深紅色為主,琴聲則充滿色彩而多變化; 本公司創辦人鄭俊騰認為他是一位極有天份的製琴師,甚至於天分超過他的父親,很可惜的是,他流傳下來的作品並不多,因為天妒英才,西元1926年他就過世了,比他的爸爸Enrico Marchetti還早了四年!
-
- 「西方繪畫之父」喬托的作品--東方三博士的崇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