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處理中,請稍後!

琴如其名,聲音甜美而多色彩:二十世紀義大利熱內亞(Genova)製琴大師—Cesare Candi


刊登日期:2015/08/13

上個月16日本公司網站最新消息,曾提到我們公司成立以來最大宗的採購案,其中有一把義大利製琴大師西薩•坎第(Cesare Candi)的精品小提琴,這把琴經過本公司的維修師父安裝配件略作調整後,已經恢復完美狀況; 近日我們試拉這把小提琴,除了音色甜美如蜜糖,四條弦的聲音相當平衡,音色宛如萬花筒,色彩繽紛充滿變化,而琴身造型、製作完美,漆色如新,不愧是大師製作的名琴!

我們今天也順便來認識一下這位義大利熱內亞製琴界的大師:

小提琴的愛好者們一定都知道琴魔帕格尼尼(Paganini)的「大砲」(CANNON),這把克里蒙納(Cremona)製琴大師瓜奈里•耶穌(Guarneri del Gesu)製於西元1743年名琴,此琴最後成為帕格尼尼一生之中最鍾愛的小提琴。帕格尼尼死前,他把此「大砲」名琴獻給熱內亞市政府永久保存; 但由於熱內亞市政府太珍貴這把名琴,而將它放置在櫃子中,反而使得「大砲」因潮溼而受到了嚴重的損害; 西元1915年Cesare Candi受邀繼Enrico Rocca之後成為「大砲」名琴的專任維修師。他歷經辛苦,到處尋找以前瓜奈里的製琴資料,再加上自己獨特的天份,終於使這把「大砲」名琴起死回生,再次展現她的風華; 我們在後來也才能聽到柯崗(Leonid Kogan)、阿卡多(Salvatore Accardo)…等小提琴家以此琴演奏的錄音版本。

Candi一生獲獎無數,比如西元1906年米蘭(Milan)博覽會,獲得小提琴製琴比賽的金牌,西元1907年以「弦樂四重奏樂器」獲得波隆納(Bologna)製琴比賽的獎項,西元1937年為紀念史特拉底瓦里(Stradivari)逝世200年,成立的「克里蒙納製琴學校」所舉辦的展覽、比賽中,他也展示了一把大提琴及小提琴,另外還有他獲得比賽金牌的中提琴; 他針對瓜奈里•耶穌「大砲」所繪製的各部分解圖,也高掛在「克里蒙納製琴學校」中,成為未來有志於製琴者的努力目標。

西元1869年Candi出生於義大利波隆納,15歲時就在當地的製琴大師Raffaele Fiorini旗下當學徒,後來跟隨他的哥哥搬到熱內亞,以製作吉他、曼陀鈴…等撥弦樂器為主; 他在熱內亞認識了Eugenio Praga、Enrico Rocca,終其一生對於其製琴的美感觀念,受到Rocca的影響很大; 雖然他在西元1901年Praga死後接收了他的工具與材料,但Candi並沒有以Praga的模板製琴,反而以他深具個人風格,且在年輕時候Fiorini當學徒時所學到的外模製作方法來製琴。此外,他將撥弦樂器榫接上下板時的方法運用於小提琴製作,他著名的學生如Paolo de Barbieri、Giuseppe Lecchi以及他的孫子Corrado Gritti Candi….等人,都受到他很大的影響。

Candi的製琴生涯,大概可以分成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Fiorini工作室當學徒時,以製作吉他、曼陀鈴等撥弦樂器為主。

第二階段:從西元1904、1905年起大約10年期間,雖然仍以吉他、曼陀鈴等撥弦樂器為主,但他弦樂器方面已經建立起自我的風格,參加製琴比賽獲獎並且獲得了很好的名聲。

第三階段:西元1914、1915年起,是Candi在整個製琴生涯中最多變的一段期間,雖然他在模型、內部修磨功夫、f 孔….等仍維持他一貫的風格,同時他也嘗試了各種形式的琴緣、鑲邊、漆色….等。

第四階段:西元1930年代左右,琴的產量已大量減少,用漆方面變得比較厚、有脆度,容易產生細紋,並以紅橘色居多; 這段期間的有些作品可以明顯地看出是與他的學生Giuseppe Lecchi一起合作的。

順便一提的是Cesare Candi的哥哥Oreste Candi也是製琴師,而且他們共同開立製琴工作室,但卻以各自的名字銷售製品,並沒有混淆在一起,雖然哥哥的名氣沒有弟弟的響亮,但最後也茁然成為熱內亞製琴界的一位大師!

本公司以及鄭老師竭誠歡迎大家有空來本公司坐坐,享受這把有著蜜糖一樣的甜美聲音小提琴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