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處理中,請稍後!

一脈相傳的法國製弓名師:Lupot、PECCATTE、Simon、HENRY


刊登日期:2016/02/12

對於音樂家而言,好的琴固然很難找,但若沒有一把好的弓來跟好琴一起搭配,是沒有辦法拉出來好聽的音樂的; 所幸,在義大利製作出來的名琴,再加上由法國的製弓名師們所做出來的弓,可以讓這些名琴發揮他們的潛質,互相搭配出美好的樂章!

我們公司網站「鄭俊騰專欄」,在西元2012的2月份、西元2014年的7月份,以及去年,分別曾經介紹過Vorin、Lamy、TOURTE的文章,且讓我們再跟大家介紹這一脈相傳的另外幾位法國製弓名師們...

ㄧ、Francois Lupot II (西元1774~1838)

西元1774 年, Francois Lupot II 出生於距離法國巴黎約124公里的奧爾良 (Orleans,法國中北部城市) ,是少數不是出生於米雷庫爾 (Mirecourt) 這個 “製弓勝地“ 的著名製弓大師,他的父親 Francois Lupot I 也是一個製琴師,哥哥 Nicolas Lupot 更是被稱為 “法國的史特拉底瓦里” 的著名製琴大師; 從小他就在他父親的工作室中學習製琴與製弓的技巧。

奧爾良這個城市在十六世紀時,是法國著名的染料集散地,因此,匯集了許多遠從中南美洲巴西等地運送過來的做為染料的木材,其中也包含了巴西蘇木 pernambuco 這種木材。LUPOT II 採用了這種最好的原料作為製弓的的木材,並在西元1794年他到巴黎做生意時,也把這種木材介紹給巴黎的有名製弓大師,如 Francois TOURTE 兄弟們及 Jacques Lafleur 等人; 他在巴黎這段期間受到 "弓神" Francois TOURTE 的影響很大,也顯現在他早期的製弓風格上。西元1804年他的父親 LUPOT I 過世後,當時已定居於巴黎的 LUPOT II 更專注致力於弓的製作,西元1815年他在巴黎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工作室。

LUPOT II 初期的作品在弓頭 (Head) 及馬尾庫 (Frog) 方面比較沒固定的格式,後期的弓大概可以從西元1825年分成二個階段: 西元1825年以前大多是八角弓居多,西元1825年以後,一直到他過世都是以圓弓居多; 木材顏色則從鮮艷的橘褐色到深紅褐色為主; 早期他的烙印與他的哥哥一樣,都是採用較粗的字體,一直到他的父親過世後,才變成非常細而精確的字體; 他的標籤通常會烙印在馬尾庫的上方以及弓桿中間纏線的下面; 西元1830年以後,他的作品的風格就變得很明顯,包含弓桿大都採用圓的,精細雕刻的弓頭,帶有輕微的倒角; 馬尾庫則通常沒有珍珠眼 (pearl eye),但是卻小巧優雅而堅固。

LUPOT II 在西元1820年到西元1837年間,是他製弓生涯的最高峰的時期,他一直工作直到西元1838年過世為止; 而他的二個很重要的學生,一個是 Joseph Rene Lafleur,另一個則是後來承接他工作室達10年之久,且後來自成一家的製弓大師 Dominique PECCATTE。

二、Dominique PECCATTE (西元1810~1874)

Dominique PECCATTE最早期的訓練是在1826年進入法國最有名的樂器公司 J. B. VUILLAUME當學徒,接受另一位法國製弓大師 PERSOIT 的訓練。他早期的弓並不容易辨認,因為跟 PERSOIT 類似。雖然他在1836年就離開這間公司,但還是跟 J. B. VUILLAUME 保持很密切的合作關係。而 J. B. VUILLAUME 對他也非常照顧,早就知道這一位年輕人將會是歷史上最著名的製弓大師。

PECCATTE於1835年結婚,生了兩個女兒,在1838年 Francois Lupot 過世後,年僅 28 歲的他便接掌了 LUPOT 的工作室,從此也開啟了他製弓的 "黃金時期"。Dominique PECCATTE 製弓最大的特色是他的每一支弓都是強而有力,製弓架構極為工整,充滿強烈的男性個人色彩(尤其是弓頭),使用最好的深紅褐色 pernambuco 木材,也因此能夠滿足世界上最挑剔音樂家的演奏需求。大家一致同意,每一支 Dominique PECCATTE 的弓,不管在操作上,以及聲音都是上上之選。他的製作方式,很多人認為是介於 TOURTE 跟 PERSOIT 之間的一種完美的協調。

當然我們都知道, TOURTE 的弓是世界上最罕有與名貴的,但是我們發現,其實這位 Dominique PECCATTE 他所製造出來的弓才是真正所有音樂家的最愛。這位歷史上排名第二,在1810年出生於法國 Mirecourt 的天才製弓師,他所製作的不管是那一支弓,從聲音的角度、做工的技巧,以及美學的觀點,在在影響了所有後代製弓師。相對而言,以 PECCATTE 為製弓模型的數目,遠遠超過任何一位法國古老製弓大師。

PECCATTE在西元1847年回到Mirecourt,把他在巴黎的商業資源移交給Simon承接,但他仍然保持與VUILLAUME這家公司維持良好的關係,在弓的製作銷售、商業租賃往來方面,仍舊做得有聲有色的,除此之外,他把一半的時間放在他於Mirecourt的葡萄莊園的經營上,並早早地就退休享受生活了,而他也是少數在事業獲得成就之後,在生活上也過得富足而安樂的製弓師之一。

三、Pierre Simon(西元1808~1881)

對於小提琴與大提琴家來說,當然擁有 TOURTE 名弓是每個人心中的夢想,而 PECCATTE 的弓則是”高不可攀”不切實際的幻想 (因為價格都很昂貴),稍有錢的音樂家就會想到下一個 --Simon 的名弓,可見,Simon 的弓多麼受到世人喜愛。鄭俊騰老師曾經擁有、也買賣過不少 Simon 的名弓,對這位法國製弓巨匠自然也做了很深入的了解。他認為把 Simon 的弓當作 TOP 5 (前五名)的地位一點也不過份。

Simon 的弓幾乎每一支聲音都很棒,鄭老師也拉過許多 Simon 的弓,順便告訴大家,除了 TOURTE 之外,鄭老師最喜歡拉的弓排名是,1. TOURTE  2. PECCATTE  3. Eury  4. Simon ……,由此可見,他本人多重視這一位世紀大師。

這位年輕時充滿叛逆的大師出生於西元1808 的法國 “製弓聖地” 米雷庫爾 (Mirecourt--洛林大區孚日省的一個市鎮),25歲時曾經夜晚在街上鬧事,被抓進監獄;不過這只是他人生的一個小插曲,並不會影響他在歷史上的地位。1838年在他三十歲時到巴黎和 Dominique PECCATTE 一起工作,所以在他早期的作品受到 PECCATTE的影響非常深。1840年加入 J. B. VUILLAUME 的著名琴店工作,在1847年左右他又接掌了 PECCATTE 的店,同時在1848年開始和另一位製弓大師 Joseph Henry 一起工作,可惜只維持了三年,因為兩人脾氣都不好,Henry 也不甘心他的弓都被烙印上 Simon的名字,因此二人就拆夥了!

Simon做的弓基本上有兩種模型,一種是以 PECCATTE 為藍本,另一個是以他個人非常有想像力(尤其是弓頭)的模型,通常弓頭都很“大顆”。 Simon 的弓有不少是沒有烙印的,一直到1870年,他做弓的風格一直保持不變。但是在1870年以後,通常他所製作的,烙印 “SIMON,PARIS”,都屬於較為沉重,表面粗糙但其實是很即興的風格。雖然他活了七十三歲,在當時算是長壽的,但我們還是很期待能夠再看到更多更多 Simon 的弓出現在這個世界。

四、Joseph HENRY (西元1823-1870)

西元1837年,當 Joseph HENRY 還只是14歲大的小男孩時,他就離開了家鄉米雷庫爾 (Mirecourt) 到首都巴黎,加入 George CHANOT 的製琴工作室,他從小在家鄉所學習到製弓技術,並沒有真正的技術品質可言,只能讓他混口飯吃,在這個大公司中待了數年接受訓練,所做的弓大部分都標上 "CHANOT" 的商標,所以他早期製作的弓至今已無法辨識了; 不過他在這裡與 CHANOT 及 J. B. VUILLAUME學習到交易的技巧; 後來他加入了 Dominique PECCATE 在巴黎的工作室,學習到更多製弓方面的技術,也在這裡,世人第一次知道這位製弓天才的存在。Joseph HENRY 在製弓史上,幾乎是與 Dominique PECCATE 齊名的。

他在西元1845年後,逐漸建立起他自己的製弓風格,與 PECCATTE 的弓比較起來 ,HENRY 的弓頭比較方,弓頭上緣 (cheek) 比較厚,馬尾庫 (frog) 則相對矮胖,弓毛箍(ferrule) 比較高,螺桿 (button) 則用較厚的銀片製作,且比較圓一點; 西元1847年 PECCATTE 回到 Mirecourt 之後,HENRY 加入了 Pierre Simon 的工作團隊,並在西元1849年獲得巴黎展覽會製弓比賽的獎項,但這段期間他所做的弓大多標上了 "SIMON" 的商標,也因此導致了二人之間的三年合作關係破裂。

直到西元1851年,他搬家到 VUILLAUME 工作室附近,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這段期間他為 VUILLAUME 做了相當多高品質的弓,有一些是鑲金玳瑁或是象牙的極致精品; 就如同時代的製弓家一樣,西元1855年後,他的弓頭變得比較圓滑一些,他也為 GAND Freres 做了很多鑲銀玳瑁的的弓,這些弓沒有採用模子製作,每一支都是手工打造,都有不一樣的特色。

HENRY 的弓桿採用淺褐色到深紅褐色的巴西蘇木 (pernambuco) 木材,大都是圓弓,馬尾庫的弓毛箍則比較高而有較圓的切角,螺桿則中間有飾紋是圓形的,前後則為八角形的飾環,十分地華麗而且精緻。

以上這些法國製弓大師們把他們的一生,都投注在製弓的生涯中,雖然在當時的社會中,這是一個可以糊口的工作,但是他們加入自己的想像、創意,讓「琴弓」不再是提琴的附屬品,而成為一個獨立的作品; 同時他們也努力提攜後進,而後才有Voirin、Lamy、Sartory…等名家,各領風騷數十年!時至今日,音樂界的提琴家們,使用的這些提琴弓,才能讓我們能夠欣賞到他們精湛的技巧、以及絕美的音樂!!